第1章
- 月如昭華
- 3474字
- 2025-05-21 15:15:25
我突然恢復了記憶。
我是南梁皇帝唯一的公主。
我在與敵軍作戰時受傷失蹤。
而此時,站在我面前的夫君,卻是我的敵人。
1
我坐在金華殿中,被宮女們服侍打扮了整整兩個時辰。
「殿下,已經打扮妥當了。」宮女小聲地回稟著。
我點了點頭,看向鏡中的自己。
Advertisement
原本英氣的眉眼,被宮娥們巧手裝扮後,居然頗有些嬌羞美豔之態。
我不由得笑了出來。
今日是父皇為我舉辦的成人禮。
南梁公主的成人禮,也叫擇婿禮。
公主先在宗親們的見證下加冕成人,之後在準備好的驸馬名單裡,選擇心儀的驸馬。
成人禮後,我便成為父皇第一個成年的孩子,是身份尊貴的皇女。
那皇太女之位,我自然是更加志在必得。
加冕之後,宮女們引著我來到大殿上,父皇和母後已經端坐於殿上。
「昭華,」父皇見我進殿,便笑了起來,「你這身倒令朕想起了朕成人禮的時候了。」
我向父皇母後行了禮,端坐下首,掩唇輕笑,說道:「父皇笑話兒臣了。父皇風姿,兒臣不及十之一二。」
父皇哈哈大笑,打趣道:「嬌嬌兒這是想到要擇婿了,才端莊了起來麼?」
母後亦笑:「你可想好心中的驸馬人選了麼?」
我心中自然是有最好的驸馬人選,可惜我卻不能選他。
因為,南梁宗室法律規定,皇子皇女雖然都可以繼承皇位,但他們的後宮卻不能進入前朝。
換句話說,誰被選中成為公主驸馬,誰就斷絕了仕途,一生隻能被困於內廷。
我心中的少年郎,英勇無敵,是馳騁疆場的少年英雄,我怎麼忍心將他一生困於公主府的後院?
母後見我低頭不答,又笑了起來:「莫要害羞。快說出來,讓母後幫你出出主意。」
2
我知母後心意,希望我擇得良人,婚姻美滿。
但我卻不能當殿說出他的名字,於是我不答反問:「今日都是誰家子弟前來應選?」
總歸是要挑一個,得挑一個事少不作妖的。
父皇答道:「世家勳貴都薦了優秀子弟,名單上共有一十八人。」
說著,父皇手一揮,一名內監便呈上名單來。
那名單送到我的眼前,我略一掃,便看見排第一的名字:
【何瑛,年十八,鎮國將軍何雲秀之子。】
他……還是來了。
何瑛是我從小的玩伴,甚至比我的親弟弟玄華更像我的弟弟。
玄華從小體弱,不擅弓馬。
倒是他的伴讀何瑛,出自武將世家,精通騎射,頗合我心意。
皇家武場上,常常是何瑛陪我練幾手,我的弟弟玄華則帶著我的公主伴讀楚琳琅坐在一邊看。
何瑛十五歲時,就被他父親鎮國將軍丟進軍中歷練,小小年紀,居然也積攢了一些軍功,晉升到了輕騎尉。
他正是少年得志,準備大展宏圖之時,卻出現在了公主擇婿的名單上。
父皇見我看著何瑛的名字,點頭說道:「何瑛少年英姿,確實是個優秀的兒郎。不說他熟讀兵法,弓馬嫻熟,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,單論外貌,配我們嬌嬌兒,也是不差的。」
豈是「不差」,何瑛樣貌俊美,被稱為南梁第一美男子,是多少少女的夢中人。
我嘆了口氣,說道:「父皇,何瑛如果成為驸馬,就再也去不了邊疆戰場了。他這等人才,被困於後院,豈不可惜?」
父皇和母後對視一眼,說道:「昭華想得有理,但你不想聽聽何瑛的想法嗎?」
側殿此時走出來一人,紫袍金冠,正是何瑛。
3
隻見何瑛向殿中諸人行禮後,說道:「若公主選臣做驸馬,臣願意為公主打理後院,承擔驸馬之責。」
我看著殿下站著的何瑛,一時說不出話來。
心中既感動於他願意為了我放棄大好前途,又生氣他居然為了我要放棄大好前途。
一時間,殿中的氣氛僵持住了。
何瑛表明心跡後,似乎在等我回應。
父皇母後也不作聲,似乎也在等我說話。
我正猶豫,不知該說些什麼的時候,殿外進來一個內監氣喘籲籲地稟告:「陛下!澹州反了!」
殿中諸人皆驚。
父皇急切問道:「什麼叫澹州反了?仔細說來!」
內監回稟道:「澹州總兵副將斬了總兵和刺史,已經自立為王了!」
父皇怒而拍案,道:「好個膽大妄為的!這個副將叫什麼名字?」
內監嚇得跪下,忙磕頭說道:「奴才不知。」
澹州位於我西北疆,北接北梁,西鄰齊國,是一處要緊之地。
此時,殿外又連滾帶爬地進來一個內監。
他進殿後就跪下磕頭稟告:「陛下!澹州叛軍已聯合北梁,一路南下,連取十四城,直衝京師而來!」
父皇氣得「砰」的一聲摔了茶盞。
我猛地站起,伸手扯下華貴的外袍,對隨侍內監說道:「去取本宮的鎧甲!」
回轉身來,我衝父皇母後行禮道:「亂臣賊子,竟敢勾結外敵!兒臣請戰,願率兵平亂!」
何瑛似是愣了一下,隨即亦行禮道:「臣也請戰,願助公主一臂之力。」
「好孩兒!」父皇欣慰贊嘆,但又皺眉道,「今日是你成人大典,你還尚未擇定驸馬。」
他眼神在我和何瑛之間轉來轉去,終於說道:「不如待你擇定驸馬後,再行……」
我忙跪下磕頭:「父皇!河山不定,兒臣無心擇婿。
「兒臣不願在此時擇婿。
「若一定要兒臣擇婿,那兒臣選擇國家!就當兒臣以國家為夫婿,嫁給大梁了!」
4
我不忍看何瑛。
原本我打算隨便選一個做驸馬。
但我卻實在無法在何瑛向我表明心跡,願意犧牲前途之後,另擇他人。
父皇將我扶起,紅著眼睛摸了一下我的頭。
此時內監拿來了我的鎧甲。
父皇親手為我卸下冠冕,戴上頭盔,祝願道:「願吾兒此去,旗開得勝,奏凱而歸。」
金華殿外,何瑛望著一身戎裝的我,低聲說道:「臣不覺得可惜。錯過公主,臣才覺得可惜。」
我知他是在回答我那句:「他這等人才,被困於後院,豈不可惜?」
於是我正色回道:「你做將軍比做驸馬對國家更有用。
「本宮寧願不要驸馬,也不願大梁少一個將才。」
何瑛怔怔地看著我。
隨後,他極認真緩慢地行了一禮,說道:「臣定不會叫公主失望。」
我拿著父皇賜給我的虎符,即刻前往京畿大營點兵。
何瑛回鎮國將軍府去回稟父母打點行裝。
他這一回去,就被他的母親,鎮國將軍夫人扣住了。
他的兵籍不在京師,而在鎮國將軍統帥的戍邊軍中。
父皇給我調動三軍的虎符,隻包括了京畿大營的三軍,並不包括他。
直到我點完兵,按照兵員數目向兵部領了辎重糧草,大軍開拔之時,他都沒有出現。
等我們再次相見時,卻是三個月後,我被父皇急召回京時。
彼時,我軍剛擊退澹州北梁聯軍,解了青州被圍之困。
青州是拱衛京師的最後一州,若叛軍攻破了青州,便會兵臨京城了。
青州刺史和總兵頗有些本事。
他們徵調民勇,將城池守得固若金湯。
我軍開到時,青州已與敵軍對峙一月有餘,城中糧草幾乎耗盡。
青州守軍見到王師軍旗,知道援軍來到,士氣大振,歡呼起來。
我與青州守軍前後夾擊,衝了敵軍一個出其不意。
敵軍兵退三十裡,青州之圍已解。
5
接到父皇的聖旨時,我正在刺史府中與青州刺史總兵討論軍情。
敵軍雖然退兵,但是卻沒有撤走,待他們休養完,便會再次攻來。
我與刺史的意見一致,想要乘勝追擊。
青州總兵卻說了一事。
他說:「澹州本不是富庶之地,沒有多少積糧,之前的糧草多依靠北梁補給。且澹州叛軍一路南下,距離北梁邊境已遠,糧草補給線變長。之前被困的時候,我們想從半道搶對方的軍糧。後來我們發現……」
總兵話語帶著笑意:「還有另一撥人也是這麼想的。北梁的補給我們和他們都摟了不少,之後北梁轉運軍需的速度就大大減慢,漸漸地補給就跟不上了。」
「另一撥人?」我疑惑道,「可是散兵流寇?」
刺史說道:「臣猜測,這撥人和齊國有關。」
齊國是大梁西邊的鄰國,和澹州、南梁、北梁三地均接壤。
這次澹州叛亂,就是聯合了北梁一起。
齊國趁亂,渾水摸魚,倒是大有可能。
更何況,齊國素與北梁不和。
便是此時,父皇的聖旨送到,召我立刻回京。
原本將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。
軍機瞬息萬變,主帥輕易離軍,是兵家大忌。
但是父皇的聖旨裡有一句話,卻令我不得不回去:
【齊君來訪,欲商討聯軍之事,條件是想與南梁和親。】
父皇隻有我一個女兒。
和親對象不言而喻。
齊國國力強大,若能與之組成聯軍,別說澹州的叛軍,就是直接攻入北梁皇宮,也不是不可能的事。
但是齊國國君為何這個時候來訪我國,還主動提出要組成聯軍呢?
我與齊君從未見過面,雖然齊君提出的條件是和親,但我可不認為齊君真的是為了我才來南梁結盟的。
這件事,確實需要回京城弄清楚。
我當機立斷,將三軍的指揮權交給副將,並叮囑刺史和總兵謹慎為上,切忌冒進,便帶著三五護衛,一路輕騎回京。
6
我回京之後才知道,何瑛已經成婚了。
告訴我這個消息的人,是我的伴讀,武安侯之女楚琳琅。
楚琳琅從四歲起便是我的伴讀。
我倆一起長大,她雖性格文靜,與我完全不同,但我倆關系卻一直很好。
她見我的第一句話就是:「殿下,何瑛娶了莫御史之女,已經完婚兩個多月了。」
也就是說,在我出徵之後的一個月不到,何瑛就另娶他人。
我大出意外,一時呆住。
楚琳琅緩聲說道:「殿下莫要難過,此事不能全怪何瑛。」
確實不能全怪他,我若當日不管不顧,直接點了他做驸馬,現今我們早已完婚,沒有旁人什麼事了。
沒有他娶莫家女,也沒有齊君的和親。
我突然回過神來,問道:「齊國國君來南梁了?」
楚琳琅點頭回道:「齊君親自來訪,與皇上密談了半日。之後,皇上就下旨招殿下回京了。」
齊君應該就是那時,提出聯軍與和親的要求的。
-
字號
-
背景